查看原文
其他

和谷:文坛常青树/钟海波

黄堡书院 黄堡书院
2024-09-24


相关阅读:

和谷:向心而歌五十载,为民书写正芳华/张翼

致和谷先生的“七十岁”和“五十年” / 张念贻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
和谷:文坛常青树

钟海波

和谷先生是文坛常青树,自1972年发表第一篇作品至今50年来,他一直保持持久、旺盛的创作活力,已经出版诗集2部,散文集21部,报告纪实传记18部,长篇小说4部,舞剧4部,影视剧4部,煌煌20卷,总计约1200万字,收入课本试卷选本30篇,获全国及省级奖20项,被翻译为英法俄文作品4部,代表作有《黄河古渡》《市长张铁民》《柳公权传》《李子洲》《音乐家赵季平》《国风》《春归库布其》《照金往事》等。无疑,他是当代中国重量级作家。

文章合为时而著,歌诗合为事而作。和谷先生有担当,有情怀,铁肩担道义,妙手著文章。他传承五四文学精神:为人生、为社会写作,非为艺术而艺术,非玩文学。他为当代英雄写传,为传奇人物画像,他写赵望云、写赵季平、写民间实业家王勇超、写治沙英雄、写小芳,写出他们的感人事迹,感人故事。

他像沈从文一样是文体作家,他用不同文体写作,也跨文体写作(小说中融入诗歌、散文的笔法),创作有诗歌、散文、报告文学、剧本、小说,其创作历程是从诗歌、散文到报告文学、戏剧,再到小说。和谷老师实现了由前期抒情文学到后期叙事文学的转型。在经过充分的艺术准备之后,和谷先生推出厚重扎实的史诗般叙事性作品。他也是跨界作家,其书法、绘画水准堪称一流。

和谷先生叙事文学的亮点在于报告文学、纪实文学。如果说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前期是报告文学“由附庸到蔚为大观”的过渡期,那么,80年代中后期则既是它“如潮似海”、“惊雷震天”的迅猛发展期,又是其躁动不安、探索尝试的重要变革期。在这一时期,一方面,从80年代初开始的改革主题发展为高潮:另一方面,从80年代中期开始,问题报告文学异军突起,很快成为文坛热点与社会热点。徐迟写了《哥德巴赫的猜想》。黄宗英写了《大雁情》《美丽的眼睛》《桔》和《小木屋》,柯岩写了《船长》《特邀代表》和《癌症≠死亡》。和谷是九十年代至新世纪以来报告文学领域实力派作家。八十年代高潮之后,报告文学步入低谷,门庭冷落,而他是这一领域文学的守望者。

和谷是当代戏剧领域重要作家。八十年代,高行健有《绝对信号》《车站》《彼岸》《生死界》《夜游神》《对话与反诘》《周末四重奏》等,魏明伦、刘锦云的创作也影响极大。新世纪以来,陈彦有《迟开的玫瑰》《大树西迁》《西京故事》《大树小树》数十部。和谷戏剧创作影响极大,《白鹿原》《长恨歌》《孟姜女》等作品搬上舞台后深受观众的喜爱。由他的报告文学《市长张铁民》改编的电视剧《铁市长》是陕西电视剧的开山之作,也是扛鼎之作。

近日,和谷先生撰写的长篇报告文学《国风》增订版由西安出版社出版发行,该作很能体现和谷报告文学的风格。

首先,具有极高的思想性。2015年春节前夕,习近平总书记赴陕西看望慰问广大干部群众时指出:一个博物院就是一所大学校。要把凝结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文物保护好、管理好,同时加强研究和利用,让历史说话,让文物说话,在传承祖先的成就和光荣、增强民族自尊和自信的同时,谨记历史的挫折和教训,以少走弯路、更好前进。2021年9月13日至14日,习近平在陕西榆林考察时又说:民间艺术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,保护好、传承好、利用好老祖宗留下来的这些宝贝,对延续历史文脉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。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,坚持创造性转化、创新性发展,找到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的连接点,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。民间文化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。《国风》通过民间企业家王勇超的感人事迹,生动形象地阐述了保护民间文化艺术的重要价值和意义。

其次,具有新闻性。《国风》介绍了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的成就及成立过程。文中写道:自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建成开放伊始,便积极发挥博物院的教育功能,在未出现研学之说时,就已接待了一批又一批大中小学学子前来参观体验学习。至2020年,该院已被评审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、省中小学生校外综合教育实践基地等重要研学场地。学子们踏入这所博物院,可参观的项目繁多,自然园林、拴马桩军阵、汉画像石等各类石雕艺术品,古民居建筑群、文房四宝、度量衡、兵器、铁钟、佛像、谷车等,以及关乎千百年来老百姓衣食住行等方面的民俗器物。尤其是享有“地上兵马俑”美誉的8600多根精美拴马桩,是关中地区数千年来多民族文化交流融合的历史见证,为中华民族文化遗产增添了重要内容,成为重要的民族文化基因仓和标本库。该作具有纪实与新闻性。

再次,具有时代性。《国风》描写时代英雄、反映时代生活、表现时代面貌。改革开放以来,中国社会发生转型,即由过去的政治中心转为经济中心,商人成为时代弄潮儿。《国风》以文学形式表现时代生活,描写商人的沉浮。作品中写道中外领导人参观关中民俗博物院及王勇超与贾平凹、陈忠实等作家交往透露出时代信息。再如,《国风》写2010年4月30日晚,中国上海。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院长王勇超,作为嘉宾,出席了举世瞩目的上海世界博览会的开幕式。与王勇超一起受中共上海市委、市人民政府邀请,代表陕西省出席世博会开幕式的,是王侠、张锦秋、赵季平。这也是时代性事件。

最后,具有文学性。《国风》故事感人至深,人物形象生动,呼之欲出。报告文学成功塑造民营企业家王勇超的形象。他从不自觉地收拢乡间古物,到自觉地抢救保护民族民间遗存,历尽磨难,以至建造了一处实际上属于社会公众的旅游文化景观,把爱好变成了彰显人类文明进步的财富,升华为铁肩担道义的大事业,名震天下,不啻是新世纪时代精神与心灵归宿的一种健康的指向。他的情怀、他的远见,令人尊敬,启人深思。该作引经据典,文献丰富,言必有据,真实可信。该报告文学标题以四言句为主,如文化传播、故土长安、书画名家等整齐典雅,文字优美,语言简洁,诗情浓郁。

和谷先生的创作有精品意识,其作品紧扣时代脉搏,表现时代主旋律,弘扬真善美,没有粗鄙语言,没有龌龊意象,没有色情暴力场面,追求美的境界和雅的格调,充满正能量,文化品味高,有超越性。他的作品给人美感,给人鼓舞,给人教育,给人向上的力量。这些作品将会穿越时空,经过历史的检验成为不朽的传世之作。


钟海波

钟海波(1965—),男,陕西人,文学博士,现为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,硕士生导师,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与研究,研究方向:现代小说。全国茅盾研究会理事、陕西现代文学研究会理事,代表作有《论陈彦小说的戏剧化写作》(《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》2021年第9期)、《戏剧领域生活的文学表现》(《中国文学批评》2021年第1期)、《论张爱玲小说的美学倾向》(《华夏文化论坛》)2013年2辑),《文学史视野下〈第二次握手〉价值探索》(《小说评论》2019年第6期)等。

来源:黄堡书院友情提示:凡黄堡书院公众号原创文章,转发者请注明来源,违者视为侵权。


【编辑】孙   阳

【主编】秦陇华

你右下角点一个小编工资涨五毛…

修改于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黄堡书院
向上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